学术活动

南丹麦大学张焕人副教授应邀做“SEM管理科学”青年学者论坛报告:感性与经济决策

  •   4月19日,经管学院“SEM管理科学”青年学者论坛邀请到南丹麦大学经济学系张焕人副教授为国科大学子带来题为“Emotion and Economic Decision Making”的学术报告。

      张焕人是一位行为经济学家,他运用实验、博弈论、计算模型和实证分析来理解人类和组织行为。研究成果发表在Research Policy,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以及Nature Scientific Reports等国外高水平期刊上。

      报告中,张焕人首先介绍了感性思维在决策中的重要性。经济学理性理论中的理性假设能帮助人们做出最优决策,但是感性在帮助做决策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人类的感性和理性系统由大脑中不同区域掌控,通过大脑实验发现,理性系统在帮助人们认识和接触现有理性信息的同时,会让缺失感性系统的人陷入迷茫,他们几乎不能在众多理性选择中做出选择。感性系统和理性系统的链接在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感性对决策的影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张焕人接下来介绍了感性在决策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是在风险决策和社会决策中。首先是风险决策,张焕人通过风险四重模式介绍了风险偏好类型,并指出该模式只关注人们为自己做决策时的个人决策中的概率权重,而忽略了为他人做决策时的人际决策中的概率权重。为了解决该问题,张焕人提出社会距离和概率加权偏差的概念,并通过5个实验来研究社会距离对概率加权偏差的影响。在介绍实验之前,张焕人介绍了理论框架累积前景理论,其价值函数在损失阶段是凹函数但是在收获阶段是凸函数。前三个实验分别通过比较自己和他人选择的概率权重的差异、探究社会距离对选择概率权重的影响、以及探讨认知因素在对自己和他人做决策时的作用的研究,发现社交距离的增加降低了决策过程中的情绪强度,增强了对概率的关注,减少了小概率高估和大概率低估的偏差。第四个实验探究了人们是否可以通过认知策略提高决策水平,检验结果支持该假设。第五个实验分析了人们对于他人决策的预测差异。在社会决策中,张焕人通过零和博弈问题介绍了感性对博弈结果以及公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乐的响应者拒绝资源分配者的可能性相对更小。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就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等同张焕人副教授进行了热烈交流讨论。

    责编 :贺静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