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做客水生所创新学术讲座

  • 1012日上午,香港浸会大学蔡宗苇教授做客水生生物研究所创新学术讲座,进行学术交流。蔡教授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对新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子毒理研究的专题报告,报告会由水生所所长助理殷战研究员主持。

    在报告中,蔡教授简要介绍了环境污染潜在的威胁与蛋白质组学的关系后,向大家展示了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的质谱流程,指出了质谱在研究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质谱的主要作用是鉴定小分子,而代谢组学研究集中在小分子,这使得质谱应用于代谢组学成为必然。蔡教授指出,环境毒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代谢过程,如环境污染物有暴露后影响某些代谢酶的活性或修饰,均可引起新的生化反应,代谢组学成为鉴定新的生化反应的有力工具。蔡教授的研究团队主要致力于“世界毒王”二噁英(2378 tetra chloro dibenzo-para-dioxin2378TCDDTCDD)的研究。二噁英已经被发现能够引起肿瘤,在体内非常稳定,可以维持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不被代谢。对二噁英高敏感型和低敏感型的小鼠模型研究发现二噁英暴露对两种小鼠均可造成毒性反应,但对高敏感型的小鼠尤为严重,能够抑制高敏感型小鼠肝脏的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是一个肿瘤抑制因子,在多种肿瘤中都被发现发生了突变,特别是其一个亚型SDHB,受到抑制可诱发上皮细胞间质转型,这对二噁英暴露后肿瘤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此外,有研究发现二噁英暴露还可诱发脂肪肝。报告的最后,蔡教授介绍了代谢组学结合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指出了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环环相扣。在研究中可以利用两个组学的结合进一步解析病理变化,探讨环境污染物如何扰乱代谢通路,特别是在代谢酶的活性变化与修饰方面等等。整场报告会内容充实,图文并茂,精彩生动,赢得了在场师生的一致好评。报告结束后,现场的师生积极提问,蔡教授详细回答了问题后,还表示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希望能更多地与大家交流合作。

    蔡宗苇博士1982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9010月获得德国Marburg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91-1993年在美国Nebraska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96-2000在美国Glaxo-Wellcome药物公司任研究员。蔡博士20011月回香港浸会大学工作,2007-2011年任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系主任,现被聘为化学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研究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二恶英分析实验室主任,以及环境与生物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蔡博士在质谱分析化学领域工作近30,主要从事环境化学和生物分析科学的研究,在国际性SCI杂志发表论文280多篇,受聘为《中国质谱》;《环境化学》;《色谱》;《科学通报》;《中国化学快报》;“Rapid Communication in Mass Spectrometry”“Talanta”“Journal of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等杂志的编委。现为“Rapid Communicationin Mass Spectrometry”的编辑。

    责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