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聚焦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国科大40岁生日喜获“星”礼物 科学家育人传统和科学报国情怀代代传承

  • 各界嘉宾参加国科大建校40周年纪念大会

      “致大尽微、家国天下”。10月14日,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迎来了她建校40周年校庆日。在当天举行的纪念大会上,国科大收到了一份来自外太空的生日礼物——一颗以国科大命名的小行星,“国科大星”。

      国际永久编号第189018号的“国科大星”是一颗亮度15.2星等的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上,绕日运行周期为5.33年,由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10月14日发现,国科大建校40周年纪念日恰为这颗小行星被发现 20 周年的纪念日。由国家天文台申请,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这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国科大星”。

    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致开幕辞

      “这是对国科大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中做出的杰出贡献的充分肯定。”中国科学院院长、国科大名誉校长白春礼院士说,建校40年来,国科大不断探索、丰富、深化科教融合的组织模式和体制机制,与中科院院属研究机构紧密融合,大规模成建制地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形成了一种可以借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1978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办了新中国第一所研究生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即国科大的前身。截至目前,国科大已累计授予16万余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近8万名;授予290名本科生学士学位。40年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08名当选为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有25%是国科大的毕业生。另外,根据2018年9月公布的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国科大综合排名为国际97位,是国内进入全球百强的两所大学之一。在ESI全部22个学科排名中,国科大材料科学和化学跻身含金量最高的前万分之一行列;7个学科进入ESI前千分之一,15个学科入选ESI前百分之一学科。

    国科大校长李树深院士致辞

      这些耀眼的成绩背后,是国科大3000名专任教师和一万余名研究生导师的辛劳付出。正如国科大校长李树深院士所说,成就一所大学的,从来不是高楼明舍、锦屋华堂,而是那些潜心治学、执教育人的学术大师。建校40年来,一代代科学家走上国科大讲台。目前在国科大3000名授课教师中,两院院士153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0多人;1万余名研究导师队伍中,有两院院士238人,博士生导师6000余名。为感恩付出,激发后者,国科大今年特别设立了“李佩教师奉献奖”并在纪念大会现场对20名获奖的优秀教师进行了表彰。

    国科大“李佩教师奉献奖”颁奖仪式

    国科大举行李佩先生塑像揭幕仪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适逢李佩先生诞辰100周年。10月14日,国科大还举行了李佩先生塑像揭幕仪式,深切缅怀李佩先生高尚精神和高贵品质,追忆她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李佩先生是国科大外语系的创建者、被国内外同行称为“中国应用语言学之母”。她始终坚守在英语教学一线,以严谨态度和严格要求赢得了一代代学生的敬重和爱戴;她和李政道先生一起开展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CUSPEA)项目,帮助学生开启中国自费留学之路;离休后她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创办中关村大讲堂,坚持长达13年之久;并与郑敏哲先生共同创立钱学森科学和教育思想研究会,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继续积极献计献策。

      正所谓“创新没有止境,发展没有终点”。经过了40年的奋力拼搏,国科大如今又站在新时代的起点,李树深院士表示,国科大清醒地认识到,唯有坚定不移地走科教融合的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科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才能进一步发挥中国科学院在教育、科技、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实现科教事业协同发展,才能实现“率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目标。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白春礼院士希望国科大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能够坚持立德树人,始终铭记国家的重托和人民的期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继续坚定不移的走科教融合发展道路,深化对科教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制度探索;持续加强学科建设,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牢牢把握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实现与怀柔科学城的深度融合发展。

      原文链接:

      http://news.cri.cn/2018-10-15/c786f5b1-efe2-ce9f-a03b-a6e3711411d0.html

    责编 :余玉婷